关口镇江圳村村民汪寿平在外打拼多年,颇有建树。近几年,年近古稀的汪寿平回到家乡,在自家院中建成汪氏烈著威扬家园,写下《汪母坛赋》,文中蕴含的家风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
记者日前来到汪寿平家,院门上方“汪氏烈著威扬家园”八个大字格外醒目,《汪母坛赋》就掩映在葡萄架下。
关口镇江圳村村民 汪寿平:我2017年做这个汪氏烈著威扬家园,想到这个院子里面应该有我母亲在,回忆我的母亲,我的夫人,我的儿媳妇,这三代人,我觉得应该把它写下来,所以就有了这个汪母坛赋。
汪寿平是土生土长的江圳村人,他带着妻儿在外打拼多年,事业有成。他在自己撰写的五言叙事诗《汪母坛赋》中讲述了母亲的事迹,既是纪念母亲,也为了教育好下一代。
关口镇江圳村村民 汪寿平:有句话叫一代无好妻,三代无好主。一个国家也好,一个民族也好,一个家庭也好,母亲或者女性在这里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妈妈是一位非常善良的人,一生在这个地方,没有和谁红过脸。
汪寿平妻子 周叔词:婆婆是个很善良的人,我从婆婆那里学到了这个家庭的优良传统,而且对家庭的帮助,对丈夫的帮助,对教育下代的传承的话,我也从婆婆那里学到了很多。
回忆起幼时,虽然家庭贫困,但汪寿平的母亲丝毫没有怨言,她含辛茹苦地将子女养大,教育子女时刻不忘感恩。
关口镇江圳村村民 汪寿平:我这个家庭最值得传承的是,我认为就是感恩二字。从我开始,包括我的儿子,一代代传下去,一定要把这个感恩传下去,我们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汪寿平儿子 汪翔宇:我的父亲和母亲,是非常正能量的人,在我从小的时候,我们家有一个严格的家风,要求我们顶天立地做人,脚踏实地做事,做一个能够自我约束,在能养活家里人和妻儿之外,还要有能力去帮助其他人,做善事。
近几年,汪寿平怀着感恩之心,主动反哺家乡,为家乡发展献计出力。
关口镇江圳村党支部书记 马秋云:汪总及夫人对我们江圳村的公益性事业,特别是修桥修路做村部等等,义务捐款30万元。在汪总的影响下,我们村乡贤能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为今后江圳村的美丽乡村打造的更加完美。(记者:杨慧丽 实习生:瞿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