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黄冈广播电视台全景聚焦浠水

2022-10-16 16:01   黄冈广播电视台  

黄冈电视台主题报道

“喜迎二十大 奋进看黄冈”

今天关注浠水县

我们一起去看看

近年来,浠水县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实施开放发展战略,坚持“一心引领、两带支撑、全域协同”县域发展布局,百万人民勠力同心、砥砺奋进,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交通运输、乡村振兴实现新突破,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今日秀美浠水美不胜收。

喜迎二十大 奋进看黄冈 县市委书记访谈

浠水南临长江,北依大别山,是闻一多先生的故乡。这里风景秀美,人杰地灵,是国家级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双低油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是全省水产大县、全省平安县、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8.29亿元,是十年前的2.0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翻番。这颗镶嵌在长江北岸的明珠,正在按照“一区三带、五大体系”战略部署,扎实推进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全面加快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园区建设,一个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牵手“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新高地正在加速崛起。“喜迎二十大 奋进看黄冈”特别节目,今天走进浠水,看十年发展新貌。秀美浠水谱新篇。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乡村振兴展现新貌

近年来,浠水县持续用力答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必答题”,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工作思路,以基层党建“双百工程”为抓手,分类打造一批基层党建特色品牌,形成浠水党建集群效应和示范效应,为推动乡村振兴、加快推进“融入主城崛起、实现产业突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砖一瓦皆显乡韵,草木田溪处处风景。走进浠水县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丁司垱镇龙潭冲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秀美的水墨画卷。几年前, 这里还是一个组织涣散、环境脏乱、经济落后的“空壳村”。如今,以基层党建“双百工程”为抓手,集体经济从以往的零收入到现在的13万多元,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更是达到了14000余元。

浠水县丁司垱镇党委书记 李二红:我镇龙潭冲村,在共同缔造过程中,广泛建立的‘乡镇党委+村级党组织+塆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基层党组织体系让党员干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同围一张桌、同坐一条凳、同商一件事,共同缔造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

今年3月,浠水县启动实施基层党建“双百工程”,把“双百工程”作为各级党委(党组)书记“一把手”工程,压紧压实领导班子抓党建的主业主责,采取“拉练、督办、检查”,真正实现了真督实考,有序推进了示范点创建,撬动党建重点工作落地。

浠水县绿杨乡冷水井村党支部书记 陈光寅:二季度党建引领暨乡村振兴拉练会,我们村综合排名和基层党建排名都是全县第一,秘诀就在于党建引领。

浠水县委书记 付宇:突出“一领域一特色”,注重“一支部一品牌”,做好“党建+”的文章,探索出多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党建品牌。

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重中之重,以“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模式,大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行动,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竹瓦镇朱店村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余热,成立“银辉”党支部,协助村两委处理日常性工作。

浠水县竹瓦镇朱店村党支部书记 汪军:发动更多无职党员和热心群众,切实解决了放学难、卫生难、防疫难、交通难等问题,过去镇村干部“独唱”,变成了党员、干部、群众“大合唱”的局面。

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力量、资源向基层下移,近年来,绿杨、丁司垱等一批乡镇示范点,万当铺、盐客树等一批乡村示范点脱颖而出。

浠水县委书记  付宇:用好共同缔造方法论,将示范点建在产业链上,打造茶叶、猕猴桃、超软籽石榴等“党建联盟”。我们将保持政治清醒,扛实政治责任,强化融合推动,彰显实际效果,持续升温加压“双百工程”,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 催生项目建设“加速度”

近年来,浠水县坚定不移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主战场,全力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群众满意度最高的“五最”营商环境,全流程、保姆式服务推动重大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在长崃绿色建材项目陆域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忙着进行扎钢筋,立模,金结制作安装,混凝土浇筑等主体项目施工作业。

水电八局长崃工程项目部经理 陈共和:分了10个区多点施工,共有有1400余名工人,645台(套)设备正在工作,我们倒排工期,战高温、斗酷暑,充分把握施工黄金期。

长崃绿色建材项目是湖北省重点项目,也是浠水县重大产业发展的“一号”项目,项目总投资56亿元,主要建设矿山、码头和廊道3大系统,计划年底正式投产。

为给长崃“巨舰”保驾护航,浠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8个相关部门进驻企业,清单化认领任务,全力为项目推进扫除障碍。

中电建长崃(浠水)新材料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总经理 邵富强:项目报批报建手续特别多,也特别繁杂,审批部门也特别多,政府服务专班带着我们跑都拿下来了。记忆最深刻的,是我们码头的路条,必须在2021年的2月底之前拿到。

项目服务专班负责人 万学峰:按正常流程取得码头路条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我们发扬“文件在哪里人在哪里,文件不回人不回”的精神,仅用29天就取得了码头路条。

浠水县委书记 付宇:以市场主体评价和群众感受为唯一标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一门全办、一网通办”,创新“证照分离”“一股承办”“评定分离”等改革,审批时限整体压缩率达到82%,实现“在浠水没有难办的事”。

在浠水县散花示范区,湖北韩泰智能有限公司以一件专利以及固定资产质押,拿到了农业银行1550万元融资贷款,这让公司负责人高兴不已。

湖北韩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王海燕:缓解我们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让企业的生产顺利进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湖北韩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智能装备研究、设计和制造的科技企业,该公司准备进一步扩大规模,但因为资金难题,一直未能实施。浠水县市场监管局主动联系县人民银行,多方沟通协调后,制定出台了《浠水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暂行办法》,帮助企业运用知识产权进行质押贷款融资,获取发展资金。

浠水县市场监管局副局长 万驿平:5月底我们帮公司办理相关手续,6月8号就收到了知识产权质押通知书。

今年,浠水县开展“企业秘书”为落户项目引路服务,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扎实开展“千人进千企”行动, 全省改革事项先行试点“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免收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及“破产债权争议诉讼收费100元”创建成功。2021年,全县共引进项目400多个,中国电建、江西润达、卓尔、天之元、海大集团等一批全国知名企业投资浠水,共谋发展。

浠水县委书记 付宇:大力推进“一局变三局”,深化优化营商环境“双评”机制,开展“十优三差”评比,严格实行定期调度、清单落实、全面督办,充分运用“红黑榜”奖惩机制,激励倒逼各级干部奔赴“大干项目、大抓发展”的主战场。

高举产业大旗  推进工业崛起

工业是经济的脊梁。作为传统农业大县,浠水县坚持把工业优先发展作为“融入主城崛起、实现产业突破”的“火车头”和“奠基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工业经济结构更优、成色更足。

浠水县被誉为全国窑炉之乡,有着近40年的窑炉制造历史,窑炉产业已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性产业。浠水窑火为何能够经久不衰、越烧越旺?老牌企业劲马窑炉或许会给你答案!

在黄冈市劲马窑炉机械有限公司五期项目建设现场可以看到,主体钢结构建设已经完工,施工人员正忙着安装屋顶彩钢瓦,这间10000平方米的厂房今年8月底建成投入使用。同时,已建成的4栋厂房也正如火如荼产出各类产品,满足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订单。

黄冈市劲马窑炉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兵:2020年,我们搭上了新能源的“快车”,四期新能源智能装备生产线项目还没开工,就拿到了1亿元的订单,技改扩规的需求非常迫切。

“劲马”奔腾的底气源于充足的订单,以及浠水县推动“技改提能、制造焕新”的硬核政策。

黄冈市劲马窑炉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兵:政府给了我们2000万贴息贷款、40万元技改资金,在用地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我们先后投资7000万,建设两条新能源智能装备生产线,预计今年产值达3.5亿元,同比增长30%,税收过1500万。

近年来,浠水县实施工业技改项目37个,技改投资13.6亿元。通过一个个技改项目,推动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企业上云,让传统企业筋骨重塑,焕发新生。

浠水县科经局副局长 吴爱萍:2021年全县规上工业技改投资企业31家,完成投资额10.7亿元。县政府出台工业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去年支持奖励技改企业608万元,争取省级高质量发展资金290万元,今年第一季度已争取685万元。

在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的同时,浠水县抢抓武鄂黄黄都市圈、光谷科创大走廊、黄冈临空经济区等发展机遇,以工业园区为主阵地,积极培育新动能,加快布局新能源和智能互联网汽车,绿色新型建材和绿色包装,临空临港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湖北天之元科技有限公司主打产品之一生物可降解塑料袋,可根据客户要求的降解速度个性化生产,最快可做到三个月降解,原因就在于公司用PLA,PBA等高分子材料代替了传统的PE 塑料,每年可生产数亿个,目前这种环保塑料袋已进入物流、超市、酒店等行业被大规模使用。

湖北天之元科技有限公司是浠水绿色包装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主要生产绿色环保办公耗材和食品包装材料,产品主要供应顺丰、韵达、京东、中国邮政等知名快递物流企业,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三位,是长江以北投资规模最大的快递电商耗材和商用、办公耗材生产基地。

湖北天之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邓超然:去年生产产值和销售均超过1亿元,今年我们到目前为止,增长达到了百分之百,2022年的产值和销售均可以超过2亿元以上。

浠水上下紧紧围绕“产业兴县、工业优先”的战略,对标定位,真抓实干。截至目前,该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25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达3家。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9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9家;窑炉、汽车配件产业列入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名单,雄陶陶瓷等企业跻身黄冈工业企业100强。

浠水县委书记 付宇:对照“四好”园区标准,积极推进扩区调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配套服务,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集群向园区聚集,形成头部企业引领、辅助企业、链向企业的集群发展的这种格局。

金秋好“丰景” 瓜果飘香粮满仓

浠水是湖北省粮食生产大县、全国商品粮调出大县。今年的特大旱情,浠水通过科学施策,外抽江水、内提湖水引渠水、全力保障农业灌溉用水,44.2万亩中稻和2.46万亩水果喜获丰收,43万亩油菜也在同时直播。

眼下,浠水县清泉镇新铺大畈7500亩高标准农田里的中稻进入收获期,村民们正在田间抢收稻谷,喜迎丰收。

浠水县清泉镇新铺村村民 李回香:收成还是蛮好的,我以前以为今年是要减产的,现在谷打出来,谷没有减产还增产了,去年这一机子谷,只打13袋,今年打15袋子了,还可以。

今年秋种,中央继续鼓励长江流域,利用冬闲田扩种油菜,浠水结合耕地轮作休耕项目,引导农民收完中稻种油菜。

浠水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 马海清:为了提高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今年我们浠水县拿出1050万元,将7万亩的油菜作为轮作试点,每亩补贴150元

浠水新富农技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艾金云:肥料,种子,飞防,这都是一切有政府(补贴)的享受,就是享受政府的补贴 所以我们合作社越做,干得越有劲。

眼下,浠水县8600亩猕猴桃陆续进入采摘期,28家猕猴桃种植基地喜迎丰收。为了帮助果农做好“秋收冬藏”,县农业农村局送技术的暖心服务将覆盖所有市场主体。

浠水县蔬菜水果花卉科技开发中心党支部书记 何中华:县农业农村局派出了12个技术人员,成立了4个科技小分队,对市场主体进行猕猴桃的采摘、输送、保鲜和科技服务工作。

浠水作为全市农业大县,农业供结侧结构性改革强势推进。该县拥有家庭农场877家,“三品一标”产品品牌110个。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3家,省级及以上龙头企业6家,晨科农牧集团被评为第七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华中(浠水)蛋品交易中心项目已初步建成,全县渔业生产结构持续调优,水产养殖面积12.6万亩,名优特鱼种占比达到70%,生猪存栏近40万头,农业特色鲜明,前景广阔。如今,南部沿江临空临港产业发展经济带和北部(东部)山区三产融合绿色发展经济带,正推动着浠水完善全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加速产业强县新进程。

浠水县委书记 付宇:县委县政府围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聚焦突出短板、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实施产业兴县发展战略,夯实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支撑。

构筑立体交通网 铺就经济“腾飞路”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近年以来,浠水县围绕构建铁、水、公、空、物流五位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累计向上争取项目资金8亿元,实施重点项目46个,完成投资54亿元。

近年来,浠水县坚持路绕村庄建、路围产业转、路把景点串,打造了一批美丽公路经济带,成功创建了“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公路+”效应充分释放。黄冈市“十大最美乡村振兴路”的快城线让浠水县蔡河镇古晶山生态农庄创始人何俊感受颇深。2017年10月,在青岛做家具生意的何俊返乡创业,流转土地办起了生态农庄,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

浠水县蔡河镇古晶山生态农庄董事长 何俊:2018年之前,这里都是一片荒山。我们2017年修土路,2018年修水泥路,2019年又黑化了这个柏油路,所以说我们山庄的这个路,是一年一个样,越来越好。

连续三年都在修路,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年修土路是企业自费;第二年修水泥路,每公里政府补贴20万元;第三年道路黑化投入200多万元,全部由政府买单。

浠水县蔡河镇古晶山生态农庄董事长 何俊:这个四好农村路修建以后,这个山庄典型的就是人能进得来,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也能坐得住,农产品也能够带得出去。我们人气也非常旺,所以这是我们的致富路。

至2021年底,浠水县实现组组通公路,老百姓实现出家门、上车门、进城门,村口取快递。

一条条四好农村路不仅连接着山里山外,还串起了一路路产业,更形成了一道道风景线。截至目前,浠水县的四好农村路贯穿产业基地226个,连通美丽乡村230个、专业合作社450多个、农村电商服务站510多家,休闲观光旅游景点72个,推动100多种农特产品走向全国,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每年增长15%。2021年,成功通过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验收,行政村公路客运班车通达率100%。

浠水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 程旭:我们县委、政府高起点高标准谋划交通项目,做到了交通发展优先规划,交通投入优先安排,交通项目优先建设,交通用地优先保障,交通的问题优先解决,一年接着一年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张蓝图绘到底。

着力畅通国省干线主骨架, 贯通铁路主动脉。浠水从绿皮火车一跃进入高铁时代,实现家门口坐高铁的梦想。今年4月22日,“黄黄”高铁浠水南站投入使用,将浠水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融入全国高速铁路网。

乘客 王金得:以前都是坐大巴大客车,对于我们老年人时间又长又不舒服,现在坐高铁时间短,四十多分钟就到了,感觉很舒畅。

与此同时,浠水县着力畅通水上运输主通道,加快推进浠河航道疏浚工程 ,积极推进巴河临空临港多运联运中心及兰溪绿色建材多式联运,对接临空经济区,加快推进湖北大通物流网络货运平台建设,启动临空临港多式联运物流示范区项目前期工作,打通空中通道。

浠水县委书记 付宇:积极融入全省发展布局,抢抓武汉都市圈、临空经济区、主城崛起等重大战略机遇,突出浠水的“一城一湾”,坚持“全域一体”,全力打造全省临空临港经济合作先导区。发挥巴河、兰溪、散花沿江“大湾区”的开放开发优势,加快推进“铁水公空”四网联通,建设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实现借机起飞,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秀美浠城的“蝶变密码”

城市,走在建设小康的前列,集中体现着新时代的人民美好生活。近年来,浠水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市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贯通浠河两岸的映水桥,每当夜幕降临,桥上霓虹闪烁、灯光璀璨,桥上的人也多了起来。

映水桥是浠水河城区段六座桥梁中唯一一座人行景观桥梁,主桥长141米,宽6米,落成后连通了文昌公园、文庙公园和滨河公园。

市民  余婷:我感觉浠水这两年变化挺大的,现在玩得地方也比较多,每天下班可以过来打卡,这个桥让人感觉心情特别好,很愉悦。

浠水县实验小学学生 徐博:今天我的妈妈带着我和姐姐出来散步,经过这座桥的时候,走上去很凉快、也很美,

“一河两岸”城市阳台,优美的环境、宽阔的平台,吸引着很多市民来这里晨练。

城市阳台位于浠水河城区段下游南岸,与北岸的渔阳广场中轴对称,交相辉映。城市阳台广场中心矗立的一座高达40米的圆环像一枚锁住财富的金戒,成为县城又一新地标。

市民 段小梅:我们每天都会在浠水城市阳台这里健身、锻炼,这里环境十分优美,空气清新,使人心旷神怡,锻炼起来幸福满满的感觉。

市民 李凤华:我们除了在城市阳台这儿锻炼,还有体育训练中心也是我们训练的场地,还有丽文广场、文昌公园,我们都去那里锻炼,全民健身,健康你我。

2018年,浠水县启动浠水河生态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把提高河道防洪标准、修复水域生态、改善交通人居环境、展示地域文化纳入流域治理重要内容。历经四年多的不懈努力,浠水河生态综合整治工程建设目前进入收尾阶段,实现了水宁、水活、水清、水美的综合治理目标,布局两岸的20多处城市公园成为市民休闲打卡的优选目的地。

市民 陶荣:变化非常大,以前是破旧的房屋,现在高楼林立,小区还是公园,非常宜居。

市民 石小娟:整体规划上来以后,让我有在大城市的感觉。

山水楚韵,滨湖新城。这些年,浠水县立足治理月湖、窑湖水域生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北城新区,城北大市场片区改造彻底告别“脏乱差”,润达国际商业城市综合体崛地而起。现如今,新区内绿树成荫,路网密织,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山在水中、水在城中、城在画中”的美丽画卷。

市民 夏红松:现在的环境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路变宽了,出门都是公园。

改造旧城,建设新城,提质全城。开展浠水河生态综合整治工程,“一河两岸”城市公园达到20多处,成为该县的一张城市新名片。“十三五”期间,浠水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持续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城市形象和公共服务功能得到大幅提升,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和省级园林城。推窗见绿、出门有公园逐渐变为现实,市民出行难、买菜难、停车难、如厕难、休闲难等“城市病”得到有效解决,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浠水县委书记 付宇:(我们)抢抓强县工程机遇,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实现融合发展。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共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楼外风光开胸臆,立志登攀更高层。

今日浠水,满怀豪情,蓄势勃发,阔步走在建设循环畅通开放发展、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科技支撑创新发展、生态优美绿色发展、平安幸福共享发展的等“五个新浠水”道路上。

秀美浠水欢迎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