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宝:28年扎根泥土 只为“饭碗”成色更足

©原创   2024-08-15 09:57   浠水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 冯伟, 王路港

在我县,有一位“普通”的农技人员,28年来,他虚心向群众学习,一步步成长为黄冈市科技特派员,是当地农民口中的“专家”;28年来,他全心全意为种植大户服务,是他们心中的“贴心人”;28年来,他不断探索粮食生产的新模式,是党员干部眼中粮食安全的“守望者”,他守得“饭碗”成色更足。

眼前的这位中年男子,叫杨小宝,是汪岗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夏种时节,正值中稻孕穗期,这几天,他一直在陈庙河流域的稻田里查看今年中稻长势情况。

汪岗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 杨小宝:你这个田里面我还是最新发现的,你看见没有,你这个田里面福寿螺已经起来了。你结合这次灌水,用毕千螺撒施一遍,另外一个要把稻飞虱的药要防一下。

 给稻田“把脉开方”,现在的杨小宝是信手拈来。然而,两年前的一次水稻白叶枯病害,却给他带来了不小的考验。

汪岗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 杨小宝:因为白叶枯病和其他的病不一样。它是随着农户的操作和风雨传播的,一旦爆发的话,它的危害性是非常严重的,它会造成我们大面积绝株,而且它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

浠水县嘉丰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陈胜林:有近一千亩的面积。如果我们前期投资都搞完了之后,后来患了白叶枯病绝收,损失应该是非常大的,很恐怖,很害怕。

水稻白叶枯病近几十年都未曾在汪岗镇出现,这次爆发感染的面积有1000多亩,如果病害未得到有效控制,将会造成水稻大面积绝收。病害发生后,杨小宝一方面带领农技人员摸清病害发生面积和范围,另一方面组织农户全面开展土壤消毒,统一实行飞机防控防治,铲除病害寄主,有效防控了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浠水县嘉丰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陈胜林:由于我们白叶枯病预防的非常及时,白叶枯病基本上绝迹了,(当年)没有任何损失。杨站长在我们种植的整个过程中,他都事先替我们把各方面的情况、问题考虑好,有幸在他的帮助下,我们种田还是有信心的。

汪岗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 杨小宝:这个水系是从哪个地方过来的,那个田是什么田这个都是要向农民学习的。很多的操作方面,农民的知识往往比我们书本上的知识更加具体,生动一些,群众的智慧,永远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向群众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农业专业技术,杨小宝逐渐成为了“土专家”,也当选为黄冈市科技特派员。然而,近些年,杨小宝对新时代、新农业又有了新的看法。

汪岗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 杨小宝:我们为了抓粮食生产,必然要走大户适度规模经营的道路。而大户适度规模经营必须要采用机械化,我们就考虑到要把小田变成大田。

深知农业技术推广是粮食安全的有效保障,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则是提质增效的新出路。2022年,杨小宝率先在汪岗镇高家畈村推行“小田并大田”的试点。

汪岗镇高家畈村党支部书记 杨秋明:大田好耕种,好管理,抽水等各方面都是优秀的。当初是有阻力,他们(农户)怕老板以后走了,田归不了原,有的是怕他的田的位置被别人占走了。

小田并大田推行伊始,群众不理解也有担忧。为了解开村民们的心结,杨小宝和村里的党员干部一起进组入户,反复宣讲“小田并大田”的意义和好处,并提出了全村田亩定位标号的“巧”办法;与此同时,杨小宝积极引进市场主体进村投资。

汪岗镇高家畈村党支部书记 杨秋明:这个办法就是利用定位和排号来注册,从1号2号3号是哪家的有多少亩。现在已经种了两年,这个事儿没有一个老百姓不认可。

浠水县丰收优质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李会昌:2022年的时候,是杨小宝把我引进来的。跟当地的老百姓沟通,跟村委会沟通,都是杨小宝给我主管这个事,大力的支持我。所以说我到这边种田,如果没有杨小宝,我肯定是不敢过来。

打消了村民的顾虑,高家畈村的“小田并大田”顺利推进,丰收优质水稻专业合作社的土地流转面积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从1600亩发展到现在的3050亩。

汪岗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 杨小宝:要想做好农技推广工作,首先一点,我要有情怀,对农业有一种情怀。第二个就是要热爱,热爱我们的农业。国之大者,粮食为重。

目前汪岗镇陈庙河流域3万多亩土地,实行“小田并大田”的面积超过了70%以上,仅每年农民务工收入超过了700万元,流域沿线村集体增收150万元,粮食总产增加3%以上,高家畈村的经验和做法在全市乃至全省获得了推广。

汪岗镇党委副书记 郭锐:对农业很有情怀,这些年来我们镇用占全县7%的耕地,耕种了全县10%的粮食,全年的粮食产量超过8200万斤,可以说他是汪岗粮食安全的守望者,也是汪岗“三农”的贴心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