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个植树节前后,我县抢抓当前造林黄金季节,确保今年完成14.45万亩造林任务,实现天蓝、地绿、水净。
今年,浠水县以项目“大突破”推动绿化“大提升”,正在积极探索项目工程化造林新模式,大力推进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开展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一场护绿“保卫战”正在打响。
湖北台记者 刘飞:这里以前是一片浓郁的松树林,因为饱受松材线虫的侵扰,这片林木已经成为疫木了,铲除之后,这片荒山今天有600名工作人员进行树木的补种和改造,将来会把这片荒山变为绿山。
松材线虫病是全球森林生态系统中最具危险性和毁灭性的病害之一,被称为“松树的癌症”。浠水县制订了全县森林林相改造三年行动方案,投入资金1.2亿元用于疫木清理及补种改造,通过市场化运作,对疫木进行收购加工,并对疫木砍伐区域进行补植补造,实现造林与护林并重。
山林现场:这个树锯下来之后,横截面有蓝色放射性的花纹,这是典型的松材线虫病,松针就变黄变红。
关口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陈桂泉:由于树种比较单一,去年发生了森林病虫害,(现在)我们采取了工程化的措施,市场化主体运作,选择适合我们当地的树种,榉树、青冈栎进行复绿治绿。
这两年,我县始终坚持以林长制为抓手,对全县松材线虫病疫点实行红橙黄三色精细化管理,严格落实县级林长包乡镇、乡镇林长包村、国家干部和村两委包山头的责任体系,在清理工作中,对乡镇实行按月结账,加大除治质量分值比重,倒逼防治质量要求有效落实。
县林业局副局长 杨小林:我们考核评定了20家疫木加工企业,作为定点疫木加工企业。它们组织专业化的队伍在指定的范围进行疫木清理,到今年的三月底。所有的病死树都要清理干净,保证健康树不被感染。
正在浠水县实施的森林林相改造项目,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通过皆伐更新、择伐抚育、补植更替改造、点播种子、封山育林等多种措施,对松材线虫疫木清理后的森林林相进行全面改造提升。
浠水县林业局副局长 杨小林:补植补造之后树成林了,收益还是农户和群众的,2024年底到今年春季,我们工程化的补植补造投入了3000万,补造面积达到5.3万亩。
县政府副县长 熊汉平:将防控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强化疫木清理社会化,引导老百姓增强防控意识,构筑防治松材线虫病人民防线,确保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

种树就是种福、种树就是种德、种树也是种财、种树也是种未来。2022-2023年以来,浠水县森林覆盖率从28.33%提高到28.52%,森林蓄积量从313.7万立方米提高到326.2万立方米,亮眼的绿色成绩单,正是浠水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的显著成效,更是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