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世美文】故乡吟胜九首

©原创   2025-05-03 10:46   浠水县融媒体中心 撰稿人:申家仁

图片

故乡吟胜九首

申家仁

图片

( 一 西冲畈 )

图片

(西冲高铁路桥。申少兵摄)

图片

梯田层地夹青山,
圳水潺潺溪自源。
冲前小塔作字藏,
畈侧山村袅炊烟。
春雨鹁鸠蓑笠影,
夏阳稻浪男女欢。
新架长桥高铁过,
千年古畈换容颜。

图片


西冲畈是我的故里桃园村一条长达几里的山冲,昔日畈头有收烧字纸的小塔名曰“字藏”,而今高铁路桥跨冲而过,民居都是绿树掩映的楼房。


( 二 苦竹港 )

图片

(汪德富供图)

图片

百畈千垅水汇流,

清溪婉转过田畴。

人家隔港闻鸡犬,

烟雨朦胧翔鹭鸥。

石拱古桥成胜迹,

绿连溪岸见清幽。

村童夏日水中戏,

追捕鱼虾光腚猴。

图片


家乡将溪流称作港。港上有几道石板桥,村童喜欢在港里摸鱼捞虾,离家不远的苦竹港古桥更是我童年流连之处。


( 三 城山 )

图片

(汪德富供图)

图片

旌旗影没寨墙存,

早岁几曾过垒门。

醉意摩崖赏刻字,

烧香庙观感虔心。

望中田野棋盘画,

眼里江河黄白巾。

一自离乡常有梦:

十八盘上入青云。

图片


城山乡人称为神山,是三国孙吴屯军遗址,太平天国军队亦在此筑寨据守。山顶有摩崖刻字和庙观。早年我曾几攀十八盘上山游览,离乡六十年再未登临。


( 四 割麦散花洲 )

图片

图片

防汛当年抢夏收,

师生奔赴散花洲。

白天刈麦掀金浪,

夜里坐堤眺亮楼。

入住农家感友爱,

巡观村落赏清幽。

沃洲料已成名镇,

往迹难寻我白头。

图片


我在浠水二中读初中时,全校师生奉命夏讯前赶赴散花洲抢收小麦。我们步行经兰溪抵达一个农业社,借居社员家里。晚上坐在长江大堤上眺望对岸黄石市的灯火,一天的劳累消散殆尽。


( 五 望天湖 )

图片

(汪德富供图)

图片

溪流汇纳大泽中,

云影天光地镜同。

莲藕禽凫生意满,

渔菱苇稻财源通。

状元府带崇文气,

学者家延爱国风。

撒网扬帆兴旅业,

风光秀丽亦年丰。

图片


望天湖风景秀丽,物产丰富。湖畔有清代状元陈沆和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斗士闻一多先生的故居遗址。


( 六 三角山 )

图片

(汪德富供图)

图片

雨霁远观笔架峰,

山腰云绕耸青空。

穿林进壑入仙界,

望瀑坐石倚老松。

一线天岩留胜迹,

几重洞穴记军功。

峰头刘帅侦察处,

长教游人生敬崇。

图片


三角山是鄂东风景名胜,三主峰形如笔架。其峰、壑、泉、瀑、石、林甚美,还有摩崖石刻。一线天和山洞是新四军官兵避险之地,峰头有刘伯承元帅率大军南下时侦查地形时的留影之处。


( 七 白莲河水库 )

图片

(汪德富供图)

图片

浠水上游百里险,

白莲电站出平湖。

淘沙河底坝基奠,

截浪山间水患除。

一洞涛穿输动力,

双渠浪湧送欢呼。

巍巍巨坝牵山立,

时代丰碑纪业殊。

图片


1959年十万民工响应党的号召,在浠河上游拦水筑坝,我的父亲曾和许多人一起淘沙河底清理坝基。经过三年奋战,水库建成,不仅发电还通过东西两大干渠灌溉全县。白莲水库是伟大的时代丰碑。


( 八 浠水河 )

图片

(汪德富供图)

图片

源自英山兰谷间,

兰溪浠水脉名迁。

波推岁月千溪汇, 

泽润苍生万户蕃。

截浪成湖输电力,

整堤似画美家园。

坡仙曾喟西流水,

越老容颜越少年。

图片


浠河源出英山长满兰草的山谷间,古称兰溪,后称浠水。从前多有水患,如今消灾兴利,河道上建有几处电站,河堤整修一新。苏轼游览清泉寺写的《浣溪沙》里注明“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还高吟“莫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 九 浠水县城游子吟 )

图片

图片

连绵瓦屋今何在?

石板小街无处寻!

街道纵横成闹市,

楼房栉比似森林。

湖边花陌游人醉,

桥畔公园老少亲。

游子归来迷所在,

惊新诧变泪沾襟。

图片


儿时我第一次到县城,见瓦屋连绵,不禁赞叹“好大一个塆”,令同行的大人们嗤笑。五六十年代我在县城读书,几里石板长街还与农家紧邻,清晨可闻鸡犬。几十年后县城模样大变,近年更是日新月异。拓建新区,修葺古迹,新辟湖泊,修造公园,跨河添多座桥梁,俨然一个繁华的城市。我久别归来在城中迷失路径。



图片

作者简介

申家仁,男,浠水竹瓦桃园村人,1943年出生。浠水师范5902班学生。1962年毕业后在家乡小学任教。1965年入读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先后在江西九江师范、九江师专和广东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工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