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世美文】好大一棵樟树

©原创   2025-05-05 20:13   浠水县融媒体中心 撰稿人:杨跃进

好大一棵樟树

散文/杨跃进

每每看到樟树,我就想起周坳学校那棵樟树;每每路过周坳地段,我就要看看周坳学校那棵樟树。
欲说樟树,先谈学校。
图片
周坳学校,位于浠水县关口镇三店街顺渠道行约2公里。该校原是姓周的祠堂(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改为学校),祠堂外有一棵大樟树。这棵樟树,比学校年龄还长,长到近两百年。
周坳在清朝时期,属于蕲水县上乡(今为浠水县)。民国时期,属于第二区。解放初,设立周坳乡政府。1955年,随着合作化推进,乡政府撤销后,成立了和平高级社。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改为和平大队。1976年与伟大大队合并后叫高峰大队。1981年与之分开后叫周坳大队。不久,随着机构改革改为周坳村。前年两村又合并仍叫周坳村。
周坳,又名关子口。传说,与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紧密相连。在关子口沟的周围,有着卧牛山、牛郎山等奇特的地名。传说中,在农历七月初七这天,牛郎织女在人间柳树沟过着幸福生活,却被天上的王母娘娘察觉,王母娘娘命令天兵天将下凡强行带织女回归天庭。牛郎闻讯后肩担一对儿女,身跨神牛追赶。王母娘娘站在云端,拔出头上的银簪划了一条银河,隔断了牛郎的追路。神牛发挥最后的通神,召集喜鹊快速搭成鹊桥让牛郎通过。王母娘娘大怒,废了神牛的神通,将其凡身打入人间化为卧牛山。牛郎一家也被打落凡间化为山头,这个地方因此而得名“关子口”。
解放初,周坳就开办了学校,当时叫初小(一至三年级叫初小,四至六年级叫高小),不久扩为高小。1970年升为初中。2003年改为小学。2022年该校并入三店张楚中学后停办。五十多年来,该校为国家培养了不家少人才。与之媲美的是该校院内有一棵大樟树,大到“二人抱不了,三人抱刚好”。
图片
学校有情怀,樟树亦有情怀。周坳这棵樟树的来历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是仙鸟衔来的种子长成树的。有的说是风吹来的种子,自然生长的。还有一种说法,是当年建祠堂时栽的。为此,我问过很多老人,他们都不知情。尽管如此,但它那厚重的历史情怀是客观存在的。2020年1月,经县绿化委员会监测,该树龄为180年。在漫长的岁月里,这树经风雪摧残,它无所畏惧;雷鸣电闪,它不为所动;有人破坏,它巍然屹立;有人曾偷盗未遂,它仍然根深叶茂。
说到樟树,我就想起小时候读书时的故事:
记得我读四年级初到这所学校时,同学们见这棵樟树就来了兴趣,经常三人一伙,五人一群,以抱这棵樟树为乐,有的站在树边比高矮,有的伸出双手围抱比大小。更有调皮的学生自搭人梯往上攀爬。老师见有的同学上树危险就吓唬地说:“你们不怕跌断腿,可我学校老师要替你们安全负责啊,哪个要是再调皮,我就拉他到樟树旁边罚站!”一般罚站,对调皮的学生不起作用。可若在樟树边罚站,再调皮的学生也害怕啊。因为在土改时,有一姓宋的伪乡长在这樟树边被政府枪毙了(实际是在这棵树旁边的周坳山上)。后来不管谁违法乱纪,就在这樟树边亮相或批斗。所以小孩们一听说在这樟树边罚站,就吓得毛骨悚然,再也不敢调皮了。
还有一次,那是某一年秋天,这棵樟树有一个枝杈被虫吃了,眼看要危及整棵樟树,当时因科学不发达,学校为了保护这棵树,想用药除虫喷雾器喷射的高度够不着,用人捉虫既不安全,效果又不理想。后来,查月孚老师那时年轻想出妙计,将麻绳身系上,再搭梯上到大树杈上,用手工锯将那被虫吃的枝杈锯断了,从此樟树保住了。
更为有趣的是:有一年秋天,是个星期天,学校老师除一人值班外,其余都放假回家了。晚上雷雨交加、人畜惊恐。次日我们上学时发现这樟树被人锯了一尺多宽的口子,旁边还有斧砍的痕迹。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人说,盗树人被雷打伤了,所以树没锯断他就跑了;有的人说,这树是避雷针,替人们抗灾避雷;有的人说,这树是飞机航标,受国家保护,谁动它谁就犯法;也有人说,这树太大了,偷树人锯不断,树才幸免;也有人神乎其神地说,这樟树是神树,不仅能治病,而且还能惩罚邪恶,那人没偷走,是害怕树神惩罚他。更有人讥笑这偷树人愚蠢,说他是麻雀吃蚕豆,不跟庇股商量,树没偷去,反而还落得人们笑话。后来经证实,原来是程亚斌老师起夜时,听到盗贼锯树的响声后,他不顾天寒只身单衣地赶跑了盗贼。
回首岁月,当年没偷去的那棵樟树,不仅没有死去,而且愈合了未锯断的伤口,如今更是根深叶茂。这种不依赖天、不依赖人的顽强精神,不正像当年千千万万的革命者那样坚强不屈吗?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正像一批又一批的学生顶严寒、冒酷暑而刻苦而学习吗?这种不要人呵护的高贵品德,怎不值得提倡?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怎不令人称赞?不仅如此,它还伴着我们度过了欢快的少年,学到了文化知识、增强了体质、学会做人。在周坳学校读书的五年里(小学四年级至初中各两年,文革中复课后补读一年),那棵樟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樟树长了五年,我们的文化知识远不止增长五年;在校五年里,老师换了一个又一个,学生毕业了一批又一批;在校五年里,我们的身子也增长了五年。即由一朦懵不谐世谙的毛孩子,变成了初知社会知识和能跑、能跳的半成年人。虽然我在这所学校读书只有短暂的五年,因笨拙没考上大学、工作后没干出名堂来,但这个学校却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其中:有考取清华北大的,有留美留欧的,有经商年收入几千万的,有当行政干部的,有当军官的……他们的功劳都离不开这学校的培养。晃眼间,我们初中毕业后离开这学校和樟树已经五十年了,该校因形势变化于2022年并入三店张楚中学后停办了,但校园还在,那棵樟树依然根深叶茂。
回味周坳学校,虽然并了没了,但学校文化阵地、历史情怀尚存。学校成了历史,那棵樟树是历史中的活历史。忆往惜峥嵘岁月,我在校有失败、有成功,有青少年天真浪漫和打闹的乐趣。学校和那棵樟树的情怀与我们在此读过书的人永远不分开。学校和樟树是一个纽带,是一部无字天书,是一部史诗,是一座知识宝库,我们与它心心相连、息息相通、永远永远也品读不完……

图片

图片


简介:杨跃进,湖北浠水县人,省作协会员。写发小说、散文、诗歌和幽默、对联以及谜语等文学作品计百万字,多次评为省、市农行“模范通讯员”;结集出版文学集《红窝儿》、《月儿弯弯》和《岁月悠悠》三部。其中有小说、散文和诗歌获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