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路相逢品质胜 一水双收“链”振兴

©原创   2025-05-16 10:16   浠水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洪京燕, 程玉含, 王路港

在团陂镇李岗村,千亩农田正上演一场“稻虾共生”的生态协奏曲。小龙虾与稻苗相互滋养,成就了“一水双收”的绿色经济。产业链的延伸更让这片土地焕发新生,从田间到餐桌,从养殖到文旅,乡村振兴的答卷在这里写满创新与活力。

图片

最近,团陂镇李岗村优源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千亩稻虾田迎来丰收季,工人们每天忙着打捞小龙虾,不少本外地商户一早就来蹲守田埂抢订“头水鲜”。 

图片

浠水县优源盛养殖专业合作社工人 何永柏:我们这虾子蛮好的,在市场卖20多块钱一斤,卖给超市、市场,还有的散户要买,还有自己吃的,一天捞六七百斤,每天都卖完。

图片

好销量源于好品质。合作社千亩稻虾田中的小龙虾,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生长,工人们科学运用养殖技术,从虾苗培育、饲料投放到水质调控、病害防治等各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全面保障了小龙虾的品质上乘。

图片

浠水县优源盛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何国财:水好,种植伊乐藻类好,虾子附着在伊乐藻上面,虾能够吃这个藻类,还可以净化水质。育养分离,一亩只投放40斤虾苗,密度越低活动空间越大,虾的规格就大,虾的品质就好。

图片

黄冈市嘉丰水产贸易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经理 王学勇:你看他们虾子都是大虾,底板干净,叫夹板青,市场上很有卖相。他们虾子到我那儿去都是抢手货,我往全国各地发。

图片

如今一片好“丰”景的稻虾田,在过去其实是无人问津的低产田,一年只种一季水稻,对农户来说收入并不高,当地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后,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今年6月底,合作社将停止捕捞小龙虾后,开始移栽水稻。

图片

浠水县优源盛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何国财:在“稻虾连作”的情况下,每亩产虾200多斤,亩产值4000多块钱,稻谷1400斤每亩,亩产值2000块钱,除去成本,每亩利润有三至四千块钱,“稻虾连作”比单一种植水稻,每亩要多两三千块钱。

图片

产业链的延伸不止于田间。合作社负责人在临近稻虾田的位置开设了农家乐,将小龙虾、甲鱼、鳝鱼等当地特色河鲜烹制成美食,引得四方食客纷至沓来,实现了从田间养殖到餐桌消费的一体化布局,进一步拉长了产业链条。 

浠水县优源盛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何国财:下一步,我想打造民宿,实现游客“吃喝玩乐”一条龙,推动农文旅品牌建设,促进乡村振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