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浠水县竹瓦镇会龙山村社区服务中心,一群妇女手指翻飞,细密的导线在她们手中穿梭、裁剪、组装、检验。这个由村集体免费提供场地、企业上门服务的电子产品线束代加工点,悄然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幸福车间”。


清晨8点,新北环科技有限公司的配送车准时驶入村服务中心,送来原材料的同时也带走了前一天完成的成品。这种"企业供料+村委搭台+村民参与"的模式,打通了农村就业的"最后一公里"。

竹瓦镇会龙山村党支部书记 倪登平:我们村两委得知本村的留守妇女缺少代加工的场地,于是召开村两委会议,决定给留守妇女免费提供代加工场地。另外,还在村里面广泛宣传,使更多的留守儿童加入中来,给他们提供增收的门路。
车间采取"集中+分散"的灵活模式:行动方便的村民可到点作业,需照顾家庭的则领料回家制作。

竹瓦镇会龙山村村民 余婷:原来在外面电子厂工作,了解到了有代加工服务这个业务,正好可以带回家乡,帮助妇女们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同时不方便到厂房这边的来的妇女,也可以让她在家制作,再统一回收,工作时间地点灵活,手把手教她们如何操作。
代加工中心固定有30多个人一起工作,每天出厂量三千多件,这份灵活就业让留守妇女们每月稳定增收约2000元,家庭生计与村庄发展实现同频共振。

竹瓦镇会龙山村村民 张鹤:我觉得在这里工作挺好的,就是可以在家带孩子,也可以照顾老人,一个月工资能挣到1500到2000元。

代加工进村模式,盘活了闲置资源,更盘活了村庄的人力资源。让村民在家门口捧牢饭碗,家门口的幸福车间”,正为乡村生活注入崭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