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霞
浠水县政协委员

王震
住浠市政协委员

刚才余教授在PPT课件中提到了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这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的深刻总结,更是我们理解民族精神根脉的关键钥匙。
一、连续性:五千年薪火不灭的文明密码。中华文明是世界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从良渚玉琮到殷墟甲骨,从《尚书》记载到二十四史,我们的文字、制度、精神一脉相承。正如罗素所言:“当罗马帝国消亡时,中国却以持续进化生存下来。”剖析深层原因:一是多元一体格局。黄河与长江文明“南北耦合”,形成辽阔文明纵深;二是文化认同的力量。无论魏晋南北朝的分裂,还是元清的民族融合,“中华正统”始终是凝聚共识的旗帜。这份连续性让我们读懂:今天的中国道路,深植于五千年的文明土壤。
二、创新性:守正不守旧的进取基因。中华文明绝非保守停滞。我们贡献了四大发明,创造了都江堰、大运河等工程奇迹,更孕育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宴。其中核心特质:一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变革精神;二是对外来文明“融同化异”的智慧:佛教中国化为禅宗,胡乐汉舞成就大唐气象。当代中国将马克思主义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正是创新性的时代彰显。
三、统一性:九州共贯的文明基石。“大一统”是刻入文明基因的追求。从秦朝“书同文、车同轨”,到清代边疆治理,多元民族在文化认同中熔铸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得出历史启示:一是分裂动荡是祸,团结统一是福;二是国土不可分、文明不可断,是全体中国人的底线共识。这份凝聚力,让中华民族在近代劫难中浴火重生。
四、包容性:和而不同的文明气度。孔子“和而不同”的智慧,塑造了中华文明海纳百川的胸襟。生动实践印证:盛唐长安汇聚70国使者,伊斯兰教、景教和谐共存;“万里驼铃万里波”的丝路上,文明因交流而多彩。今天“一带一路”倡议,正是“亲仁善邻”传统的当代延续。
五、和平性:以和为贵的文明底色。“国虽大,好战必亡”的训诫,深植民族血脉。郑和七下西洋不殖民一寸土地,当代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对“以和为贵”的践行。追溯文化根源:一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宇宙观;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交往伦理。这份和平性,让中国始终做世界秩序的维护者。
在守正创新中建设现代文明,五个突出特性,如同五根文明支柱:连续性赋予我们历史自信,创新性激发变革勇气,统一性筑牢命运根基,包容性开拓世界视野,和平性指明人类方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什么中国特色?”读懂这五大特性,才能理解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让我们带着这份文明自觉,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属于我们时代的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