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基层治理一线,蔡河镇的年轻干部们直面复杂多样的矛盾纠纷,将法、理、情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有效化解基层矛盾、促进乡村和谐的新路径,展现了新时代基层干部的新作为。

日前,蔡河镇成功调解了一起棘手的家庭赡养纠纷。村民郭婆婆年事已高,四子女原商定“轮流赡养”,但因历史积怨和现实困难,方案在小女儿这里陷入僵局。

蔡河镇村民 郭婆婆:我年纪大了,身体又有些毛病,男老头(老伴)死了,有四个孩子,大儿子愿意照顾我,大女儿愿意照顾我,小女儿就不愿意照顾我。

面对这一难题,蔡河镇迅速组织由镇司法所、妇联及村妇女干部组成的“巾帼调解团”介入调解。调解过程中,工作人员既讲法理,也重情理。

蔡河镇司法所工作人员 袁佳:我们通过查询《民法典》第 26 条的相关法条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义务。我们明确告知了郭婆婆的子女们,赡养父母是法定义务,不能因为父母对子女的付出多少而改变,义务均等是基本原则。

蔡河镇一级科员 袁媛:我和镇妇联干部、镇司法所工作人员多次上门调解,以拉家常的方式引导子女们回溯往事,唤醒亲情。

经过耐心细致的调解,最终四子女达成共识:根据各自经济状况,共同妥善安置母亲晚年生活。这一方案既恪守了法律原则,又充满了人性关怀。
蔡河镇村民 郭婆婆:我四个孩子现在都愿意照顾我,有钱就出钱,没钱就出力,谢谢镇的和村的干部。

除了家庭纠纷,蔡河镇还成功调解了一起跨镇污染纠纷。今年上半年,邻镇村民余某反映蔡河镇村民周某在其鱼塘附近倾倒鸡粪导致养殖鱼类受损。镇综治中心启动“联防联调”机制,成立由年轻干部参与的专项协调工作小组,联合环保等部门联动取证。

蔡河镇年轻干部帮带导师 王宁:我先带着年轻干部一起先做这镇当事人的工作,思想做通后,再以村干部召集两边的村干部、当事人一起协商,最后达成协议。

在调解过程中,年轻干部们分工协作,一边普及环保法律法规,另一边耐心倾听诉求,稳定情绪。通过法治教育和情理说服,周某最终认识到错误,同意赔偿经济损失,并承诺规范处理鸡粪。

蔡河镇镇一级科员 黄旭东:参与调处这起跨镇鱼塘污染纠纷,这次经历让我明白,只有脚步向下,深入现场,才能真正读懂矛盾背后的实情,找到化解纠纷的钥匙。

近年来,蔡河镇高度重视年轻干部培养,建立“导师帮带”机制,让年轻干部在实战中迅速成长。据统计,近年来该镇年轻干部参与化解信访积案5件,调解矛盾68件,取得了明显成效。

蔡河镇平安建设办干部 王宇杰:下一步,我们将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用好导师帮带机制,坚持抓早抓小防风险,用心用情解矛盾,为建设平安蔡河贡献青春力量。

蔡河镇始终坚持“德治、自治、法治”融合,积极推广先进调解经验。通过深入处理一件件“民生小事”,年轻干部们践行法治精神,传递人文关怀,提升工作能力,为建设和美乡村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