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这枚纪念章,抵达浠水!

2025-09-03 08:45  

8月21日,一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抵达浠水。这枚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开创未来”为主题、象征着无上荣光的勋章,穿越八十载时光,终于找到了它的主人——抗战将领李石樵的后人。这是一段关于勇气、抉择与信仰的故事,是一个在民族存亡之际挺身而出的中国人的传奇。

图片


图片
图片

1

跨越时空的荣光

8月21日,当李石樵的孙子李小白代表家族接过那枚沉甸甸的纪念章时,时光仿佛完成了闭环。这枚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的纪念章,是对李石樵抗战功绩的高度认可和深切缅怀。他立即回到浠水县策湖仙女庙村,在祖居前轻声告慰:“魂归故里,爷爷回家!” 

图片
图片

李石樵孙子 李小白:我觉得这个纪念章的发放,肯定了李石樵先生历史的作用和历史的地位,我们家里面很骄傲,我觉得不光是他自己的荣誉,也是我们家里面的荣誉,也是我们这个村里的荣誉。

图片

2

从辛亥学生军到抗战枢纽

李石樵1891年出生于湖北浠水县一个书香世家,青少年时期曾与董必武一同读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年仅20岁的他就参加学生军,在武昌城与清军作战,展现了报国之志。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与叶挺成为同学,接受了系统的军事教育。

图片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面对民族危亡,时任国民政府官员的李石樵,毅然将自己在汉口日租界的公馆提供给项英等新四军领导人使用。这座位于汉口刘家麒路的小洋楼成为了新四军筹建工作的重要据点。

图片

李石樵儿子 李剑虹:我那个时候才5岁,总觉得西边这个楼里几乎整晚都开着灯,我就很奇怪,有时候回来得晚的话,碰到了不知道这是哪位叔叔,他很慈祥的,进来就摸摸我的头,根本就不知道他是项英。

图片

同年,李石樵调任湖北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驻守宜昌。在被誉为“中国敦刻尔克”的大撤退中,他配合民生公司经理卢作孚,动员所有可用的资源:组织22艘轮船、850只木船,增加3000名工人,减收运费确保所有难民都能登船。在40个惊心动魄的日夜里,完成了一场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图片

李石樵儿子 李剑虹:没有我父亲支持卢总,动员宜昌所有的船只,来解决这个上运下送的任务,不可能在40天完成这么一个艰苦的任务。

图片

此后两年间,在李石樵和同仁们的努力下,经宜昌转运的抗日军队达110万人,内迁人员和难民150万人,各类物资156.98万吨。这座英雄城市成为抗战物资流通的大动脉,为持久抗战提供了坚实保障。1940年后,李石樵又先后调任湖北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鄂东行署主任等职,虽身处不同岗位,但抗战救国之志从未动摇。

图片

李石樵儿子 李剑虹:在鄂东的时候,他就下令保护天然寺,明面上是保护古迹,但另外一重意义,是掩护了张体学的地下根据地的活动,保持国共合作。

图片

1945年,抗战胜利。李石樵代表湖北省政府前往武汉接受日寇投降,并接管伪政府机关。见证侵略者低头认罪的那一刻,是他一生中最欣慰的时刻。1946年,看透国民党腐败无能的李石樵毅然辞去所有职务。1948年,他加入民革,积极配合中共地下党工作,完成了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思想转变。

图片

李石樵孙子 李小白:我觉得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有守土之责,爱自己的民族、爱自己的国家。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我们都希望我们这国家繁荣富强,我们也愿意为这个国家做出自己贡献。

图片

3

从档案背后的民族记忆接力

一枚纪念章,四代家国情。纪念章申领之路并不平坦。因档案散佚,李石樵一度只被登记为“旧政权人员”。今年5月,县政协、统战等部门牵头,积极帮助其后人组织资料、申领纪念章,最终在8月收到令人欣慰的消息。这段跨越八十多年的追寻,不仅是一个家庭的荣光,更是一个民族对历史的铭记。

图片
图片

李石樵孙子 李小白:我们今天的和平,今天的发展,来之不易。所以我们后代们只有向先辈们学习,不要让他们的鲜血白流,我们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国家,相信自己的党。特别是年轻人,要好好学习,为国家做贡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