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浠水县丁司垱镇郭毛岭村坚持党建引领,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家门口”治理模式,在基层治理中不断筑牢“主心骨”,打好“服务牌”,激发“内生力”,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绘就乡村振兴善治新图景。
建强组织堡垒 夯实治理根基


郭毛岭村党总支以“后进村”整顿为契机,全面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村“两委”班子带头转作风、抓落实,严格执行包组联户制度,每月定期召开群众座谈会,倾听民意、汇聚民智,累计收集并办结民生实事10余件,办结率100%,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推行治安中心户机制,选取20名党员和群众代表担任中心户长,依托其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有效组织群众参与矛盾调解、森林防火、防溺水巡查、治安协防和志愿帮扶等工作。暑期期间,中心户长主动认领101名留守儿童,每日上门开展防溺水宣传;累计参与调解纠纷10余起,帮扶失能老人9人,切实织密基层防护网,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党员先锋领航 破解治理难题


党员主动亮身份、践承诺,在各领域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在环境治理一线,结合“清洁家园”专项整治行动,建立“红黑榜”公示及月度评比制度。全村投放46个垃圾箱,实现垃圾日产日清;组织开展集中清理,消除卫生死角10余处。以七组为示范塆,召开院子会,动员能人捐资1万元、村民投工50余次参与环境整治。在矛盾调解一线,党员及时发现纠纷苗头,联合包村干部、能人等力量就地化解,2025年成功处置10余起复杂矛盾,践行“小事不出村”的“枫桥经验”。在移风易俗一线,老党员陈又安嫁女零彩礼,示范婚事简办;10余名党员组成宣讲队,引导12户备婚家庭签订“低彩礼”承诺书,推动乡风文明向上向好。

推动产业发展 凝聚治理共识


郭毛岭村坚持产业发展与乡村治理相结合,以产业兴旺带动治理增效。发挥近郊村优势,党员带头引进能人发展特色产业,培育苗木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形成苗木、葡萄、稻虾养殖三大主导产业,配套发展药材种植和农产品加工。积极引进湖北生态环保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生态环保基地,发展上下游产业,预计带动就业50余人。利用基地绿色有机肥建设高标准农田2000余亩,发展特色绿色农产品,形成完整生态产业链,以产业振兴夯实治理基础。


下一步,郭毛岭村将继续深化“家门口”治理模式,进一步完善治理机制、拓展产业空间、提升服务效能,继续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示范样板。(通讯员:郭岭 周学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