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年仲秋,天高云淡,金风送爽。一场由浠水博物馆与铭威幼儿园联合举办的以“朱砂启智·开笔启蒙”为主题的典礼在浠水文庙举行。学童汉服,师长青衣,礼乐雍容,仪轨煌煌。此礼承周代释菜之古意,融现代教育之精神,以三献之礼敬先师,以朱砂之智启童蒙。
辰时初刻,学童们自状元门入,绕泮池三周。池水澄明,倒映青空,喻示学海无涯,当以澄澈之心求索。继而穿过棂星门——孩子们迈开了学礼知仪的第一步,象征着开启智慧之门,将来可以为中华文化“承先启后,继往开来”。至大成殿前,编钟鸣响,雅乐悠扬,全体师长吟诵《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之声穿云裂石,瞬间将时空拉回两千五百年前的礼乐文明之境。
典礼始于周礼师庄重三拜,三拜礼成,孩子们进入大成殿面向至圣先师孔子像,躬身行礼,表达对先师的敬仰与对知识的向往。这一拜,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更是对求学精神的传承。最动人者,莫过于诵读告文环节。周礼师以楚地古调吟唱告文:“浠水全体师生,开笔启蒙,朱砂启智,向天告曰……”学童们稚声相和,声振屋瓦。
朱砂启智时,学童依次端坐。老师们手持朱砂笔,在孩子们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朱砂鲜艳,寓意开启智慧、明目清心。一颗颗红痣如璀璨的星辰,承载着师长们对孩子们的美好期许——愿他们从此眼明心亮、聪慧好学。
仪式最后,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手握毛笔,在宣纸上认真书写“人”字。尽管笔触稚嫩,但每一个孩子都写得格外专注。一撇一捺,简单却深刻,“人”字不仅是中国汉字的基础,更蕴含着“立德树人”的根本理念。通过书写“人”字,孩子们初步理解了做人的道理——要正直、踏实、谦逊。周礼师阐释《论语》精义:从孝悌谨信到泛爱亲仁,最后归乎“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不仅是对书写技能的启蒙,更是对人格塑造的奠基。当百余名学童同时举起“人”字宣纸时,仿佛看见文明长河中无数读书人擎起的火炬。
此次开笔礼,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次文化与精神的“接力”。浠水文庙的这一活动,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一次难忘的传统文化体验,让他们在庄重的仪式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更让传统文化的基因深深扎根于幼小的心灵中。
浠水文庙以一场典礼,将地域文脉(闻一多故乡的文教传统)、国家正典(释菜礼制)与个体成长(开笔启蒙)巧妙衔接,使传统文化成为可感、可触、可承的活态传承。朱砂一点,开笔一字,非为造就神童,而在播种文化自信。当学童们带着眉间的朱砂印走出文庙时,他们携走的不仅是知识火种,更是一个民族向历史致敬、向未来开笔的文明宣言。(通讯员:胡静 万丹 朱一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