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路交通是城市运转的“血脉”,更是民生福祉的“晴雨表”。2025年以来,浠水县公安局紧扣法治领域惠民惠企工作部署,以“保安全、保畅通、优服务”为核心,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拥堵、违法乱象等问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交通综合整治,持续优化道路出行环境,以务实成效守护群众出行安全,助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靶向施策,构建法治化交通治理体系
精准研判,明确治理方向。依托大数据分析平台,对全县道路交通事故数据、交通违法高发路段、高峰拥堵时段等进行深度研判,梳理出城区主干道违法停车、国省干道超速超载、农村道路无证驾驶等8类突出问题,建立《交通乱象整治清单》,明确整治目标、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实现“靶向治疗”。联合交通运输、城管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12次,形成“信息共享、联合执法、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破解跨部门治理难题。

2025年9月4日,浠水县公安局组织召开全县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培训会。
法治引领,强化制度保障。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湖北省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浠水县2025年“小微车辆”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细化执法标准、处置流程与责任追究机制,确保整治工作依法合规推进。组织民辅警开展法律法规专题培训8场,重点提升“小微车辆”违法查处、证据固定、法律文书制作等环节的规范水平,全面提升执法人员的法治素养与业务能力。
科技赋能,提升管理效能。投入资金升级交通监控系统,优化完善红绿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97套,违停抓拍系统149套,在城区主干道、国省干道重点路段构建“全覆盖、无死角”的智能监控网络,实现对超速、闯红灯、违法停车等违法行为的自动抓拍、精准查处。启用智能交通指挥平台,实时监控道路交通流量,科学调度警力,通过“视频巡查+路面巡逻”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执法效率,今年以来累计通过科技手段查处交通违法行为8万起。
二、聚焦难题,推进交通秩序系统治理
专项治理城区交通拥堵。针对上下班高峰、学校周边等重点时段和路段拥堵问题,实施“一堵点一方案”治理措施。在辖区所有中小学周边继续开展护学岗,安排民辅警早晚高峰时段指挥交通,疏导车辆有序通行;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根据车流量变化动态调整放行时间,减少车辆等候时长;开展违法停车专项整治,划定禁停区域,累计拖移违法停车车辆200余辆,查处违法停车行为3600余起,城区主干道通行效率提升30%。
全面清零国省干道隐患。联合交通运输部门对国省干道进行全面排查,梳理出道路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安全隐患点77处,建立隐患台账,实行销号管理。通过增设警示标志、安装防护栏、路面硬化等工程措施,全面完成整改。同时,加大执法力度,组织开展超速、超载、酒驾、疲劳驾驶等专项查处行动82次,查获酒驾1286起,行政拘留234人,刑事拘留170人,有力遏制重大交通事故发生。

2025年10月25日,县公安局利用大屏宣传车播放交通安全警示教育片
深化农村道路安全整治。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重点查处无证驾驶、面包车超员、农用车违法载人等违法行为。推动乡镇派出所与村委会协同组建交通劝导队14支,在村口、集市等重点路段设置劝导点,累计劝导纠正交通违法3200余起。同步加强农村道路基础设施维护,修复破损路面12公里,增设交通警示标志156块,切实改善农村道路通行条件。
三、多维宣传,营造全民守法良好氛围
拓展宣传渠道载体。依托县融媒体中心、“平安浠水”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持续发布交通法规解读、整治进展、典型案例等内容。今年以来累计发布宣传信息600余条,制作短视频12部,总阅读量超50万次。在城区广场、学校、社区等处设置宣传展板80余块,发放宣传手册3.5万余份,广泛普及交通安全知识。

图为2025年9月4日,县公安局民警进学校开展“开学第一课”交通安全宣讲活动
推进精准宣传教育。深入企业、学校、社区开展“交通安全进万家”主题活动28场,面向企业驾驶人讲解疲劳驾驶、超载超速危害,向学生普及安全乘车、文明出行常识,为老年群体讲解安全出行要点。邀请媒体随警报道,曝光典型违法与事故案例,增强舆论引导力,提升群众交通安全意识。
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开通电话及微信公众号交通违法举报平台,鼓励群众参与治理,全年查处交通违法行为13.9万起,并对有效举报予以奖励,激发公众参与热情。通过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持续优化管理服务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