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县丁司垱镇天堂寨村:挺起制度“硬筋骨” 摘掉涣散“软帽子”

2025-11-21 07:38   浠水党建云  

走进浠水县丁司垱镇天堂寨村,稻蛙基地蛙声阵阵,百合花海随风摇曳,新修的议事亭里笑语盈盈。此前,这个因合并初期沟通不畅、“四议两公开”落实缺位、民主管理混乱被列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的村庄,在县镇领导与驻村第一书记的精准帮扶下,以 “四议两公开”为金钥匙,走出了“整改破题、队伍聚力、产业赋能、治理提效”的乡村振兴之路,让民主实践结出了富民硕果。

图片


初诊:一场“脸红出汗”的组织生活会
图片

改变,始于一场辣味十足的组织生活会。

“作为村支书,我有老好人思想,合并村后未主动牵头融合,导致两村干部各干各的”“村里修水渠的资金使用没向党员通报”“议事决策不民主,支委形同虚设”......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抛开情面,直指10余条具体问题,这场充满辣味的组织生活会,成为村庄转变的“破冰之举”。

与此同时,县镇包村领导、驻村干部与驻村第一书记组成工作专班,历时三个多月走遍全村213户人家,召开8场塆组座谈会,直面村民诉求。“村里的账是糊涂账,集体山林租金我们一无所知”“党员没起到带头作用”“村里没产业,年轻人只能外出打工”,村民们的直言不讳,道出了对村务公开、党员作用、产业发展的迫切期盼。

工作专班对收集的意见逐条核实,梳理出财务公开不透明、党员作用弱化、产业滞后、村域融合不足等10余项问题,形成 36 条可落地建议。经专题研判,核心症结直指“四议两公开” 落实流于形式、民主决策缺失、党员先锋作用不凸显、产业支撑乏力,这些问题交织导致村民信任度低、发展停滞,也为精准整改明确了方向。

图片


开方:“阳光村务”晒出明白账 制度落地见真章
图片

找准了病根,就要对症下药。

村“两委”决定从群众最关心的村务公开、“三资”管理入手,把“四议两公开”从“墙上制度”变成“落地实践”。

村“两委”邀请专家开展专题培训,结合典型案例解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与“四议两公开”程序要点,通过党员大会、公示栏、微信群多渠道宣传,让村干部懂规矩、村民明事理。同时制定《村级议事决策事项指导目录》和《村级办事公开事项指导目录》,明确8项议事范围,将集体财务收支、工程招投标、宅基地分配等12类事项纳入“应议尽议、应公开尽公开”清单,通过“三重公开”保障村民知情权。

“百合基地土地流转、稻蛙基地工资发放、村口塘清淤支出,都列得明明白白!”村民游国华望着公示栏满脸满意。在“三资” 管理上,村里开展“地毯式”清产核资,建立动态监管台账;集体资金支出通过平台结算,杜绝现金交易;资产流转纳入县乡产权交易平台公开招标,杜绝“人情承包”。同时推广“湖北省农村‘三资’监管平台”微信小程序,方便村民实时查询、参与监督,让集体“三资”管理全程透明规范。

图片


强身:党员站出来 班子强起来
图片

“现在党员说话管用、干事有位,劲头自然足!”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书记徐德胜,如今不仅是稻蛙基地的务工骨干,更是村里的“议事先锋”。

天堂寨村探索推行“重大事项党员先议”,明确村庄发展、产业引进等重大事项,先请有威望、有见识、有经验的党员讨论酝酿,初步成熟后再履行民主决策程序,切实提升党员的身份感和荣誉感。

引进稻蛙养殖项目时,部分村民担心影响灌溉,党员王汉兵带头签订流转协议,与2名党员组成“宣讲队”逐户答疑,顺利完成80亩土地流转。党员从村务决策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和“领头雁”。

与此同时,为建强村“两委”班子,村里打出“能力提升组合拳”,邀请县镇部门业务骨干开展“四议两公开”实操、乡村振兴政策等专题培训;县镇包保领导不定期到村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驻村第一书记手把手教干部做群众工作、抓产业发展。如今的村“两委”干部,从“不会干、不敢干”变成了“善于干、主动干”。

村务监督委员会也完成优化重组,吸纳3名懂财会、敢担当的村民加入,“阳光监督”贯穿村务全程,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显著提升。

图片


造血:产业花开幸福来
图片

“以前村里没产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在稻蛙基地务工的村民刘又云,每月2000元的收入让他笑容满面。

产业方向“民议定”,发展之路才走得稳。村“两委”通过屋场会、村民代表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意见,经“四议两公开”程序敲定“特色种养+土地流转”的产业发展思路。

思路既定,落地见效。村“两委”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稻蛙养殖项目,盘活80亩闲置低洼地块,带动12名村民就近就业,其中包括3名困难群众;连片发展的百合规模化种植,让32名村民获得“土地流转租金 + 基地务工薪金”双份收入。

产业发展“民主监”。更让村民放心的是,产业发展的每个环节都“阳光透明”:项目引进前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资金投入全程公开,收益分配方案经“四议两公开”确定,产业发展的每个环节都在阳光下运行。如今,天堂寨村的集体经济实现跨越式增长,从去年的刚过10万元跃升至今年预计突破20万元,真正实现了从“空壳村”到“产业村”的华丽转身,让村民在产业发展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图片


凝心: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图片

变化的不仅是产业,更是人心。

“游大祠堂湾的老路坑坑洼洼,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能不能修一修?”塆组院子会上,村民提出的修路建议,经“四议两公开”程序议定由村民自愿出资出力修缮。村民筹款3.2万元,投工投劳60人次,7户村民自发购买建材,不仅修好了路,还建起了议事亭,这里成为大家议事拉家常的 “民心阵地”。

这种“众人的事情众人议”的故事,同样发生在村部门口塘的清淤工程中。“这口塘几十年没清淤,灌溉跟不上还发臭!能不能进行清淤”党员大会上提出的建议,经“四议两公开”形成整治方案。清淤后的水塘水质清澈、岸坡整洁,解决了100余亩农田灌溉问题,成为村民休闲好去处。

为了促进合并村的深度融合,天堂寨村还创新地将“四议两公开”融入“六进六送”文艺汇演、端午节文明实践、重阳茶话会等活动中,在欢声笑语中议事,在团聚交流中决策。渐渐地,从“各扫门前雪”变成“遇事一起议、干事一起上”,真正成了“一家人”。

如今的天堂寨村,班子强了、产业旺了、环境美了、民心齐了。这个曾经的软弱涣散村,用“四议两公开”这把金钥匙,解开了治理难题,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完成了一场精彩的“变形记”。(通讯员:郭岭 周学颖 )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