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9日晚,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医疗保障局、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打造的“弘扬大别山精神,聚力支点建设”大思政课在县第四实验小学举行。来自县人社局、医保局的160余名工作人员齐聚一堂,于红色浸润中熔铸忠诚之魂,于精神传承中激发担当之志。


此次“弘扬大别山精神”大思政课以“理论阐释+本土红色艺术+民生服务实践讲述”的多元形式,让红色基因可触可感。文化小剧《七子之歌》、歌舞《这是红军》、情景剧《英雄之问》等节目,通过深情演绎和艺术呈现,再现了大别山地区军民同心、艰苦奋斗的历史画卷,使现场观众在沉浸中感受红色精神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

县医疗保障服务中心干部 洪满玉:文化小剧《七子之歌》中一个个坚守初心的身影,让我想到了我们日常办理医保业务、为群众落实政策的日子。大别山精神中的“坚守信念、心系人民”,正是我们医保人服务群众、兜牢民生底线的真实写照。今后,我将以更加贴心的服务,把医保温暖送到每一位群众身边。

在宣讲环节,来自人社局、医保局各岗位的宣讲员分别讲述了“身边榜样”在落实惠民政策、守护人民健康中的担当,公共就业服务人员助力就业创业、拓宽致富通路的努力,社保经办人员保障百姓养老、工伤、失业权益的坚守,以及劳动关系调解员为促进和谐、化解矛盾的付出。一个个真实案例、一桩桩为民实事,生动诠释了大别山精神在新时代民生保障工作中的传承与践行,展现了全县人社、医保系统干部职工服务发展、造福群众的初心与使命。

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 孙曲波:这堂大思政课让我深刻体会到,大别山精神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我们做好就业服务、促进共同富裕的力量源泉。我们将把“胸怀全局、勇当先锋”的精神融入工作,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更高质量就业的实际行动,搭建更广就业桥,铺好更多致富路。

这场融合艺术与思想的大思政课,创新了人社医保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与方法,通过“可听可看、可感可悟”的情境化教学,让红色精神从“历史记忆”转化为“行动自觉”,实现了理论学习和为民服务的深度融合。

县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 副局长 艾锋:今天的大思政课将书本的厚重搬到了舞台,将历史的沧桑融入了现实,既阐释了精神内涵,又展现了地方特色,形式创新,内容丰富,让我们更加直观更加深刻地理解学习大别山精神,也必将激发我们聚力支点建设的无限激情和澎湃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