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新闻网讯 洪甜甜 报道: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村更是难啃的“硬骨头”。为确保深度贫困村如期脱贫、非贫困村稳定不返贫,浠水县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充实脱贫攻坚“弹药库”,精准扶贫政策如春风化雨,在浠川大地孕育出欣欣向荣的产业之花。
清泉镇闫河村是浠水县8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去年8月建成的藤编扶贫车间吸纳了30多名村民务工。57岁的贫困户刘春保负责来料和产品质量把关,妻子负责编织藤条。车间的活儿没有时间限制,夫妻俩农闲时就来做做工,顾家、挣钱两不误。
扶贫车间不是闫河村人唯一的选择。对于丈夫在外打工的闫大姐来说,一个人种田有些困难,但承包2亩蔬菜大棚不仅轻松,还挣得多。这不,前阵子苋菜刚卖完,闫大姐又开始整地,准备种菜薹。
闫河村曾经是产业空壳村,如今村里已经发展了40亩蔬菜基地、220亩水产基地、500亩白茶基地和400平米藤编扶贫车间,只要肯做事,总能在村里找到一份满意的活儿。产业多面开花,不仅是村党委一班人抓产业、促脱贫的成果,更得益于县里精准扶贫的政策扶持。
闫河村是浠水县通过政策倾斜、重点聚焦,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一个缩影。作为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规模最大的非贫困县,浠水县坚持把抓产业发展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加快推进猕猴桃、葛根、油茶、名优水产等现代农业“410”工程,同时,鼓励引导山竹、药材、瓜蒌、食用菌等特色扶贫产业发展,以“造血式”扶贫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