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搜索
登录媒体云账号
【改革进行时】一“桩”好事 为民生幸福“续航”
©原创
2025-01-18 10:01
浠水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刘琦
编前:为充分展示市县一体推进的“10+3”重点改革项目推进情况及改革成效,县委改革办与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改革进行时》专栏,今天推出第七期《一“桩”好事 为民生幸福“续航”》。近年来,我县聚焦蛋鸡优势特色产业,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重点解决好服务机制不活、产业链条不长、品牌价值不高等问题,不断补链延链强链,搭建“信息集成、供需撮合、金融服务、技术创新”等全要素平台,推进蛋鸡全产业突破性发展,努力打造强县富民支柱产业。 我县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和风光储一体化改革,优化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加强电网改造,着力构建便捷高效、智能绿色、互联互通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强化组织领导,推进运维管理智能化。我县成立了智慧新能源融合发展项目领导小组,引进北京慧翼达科技有限公司与县城发集团合资成立了湖北数智新创公司,整合全县风、光、储、充等资源,搭建智慧能源管理信息化平台。

县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闫时兰:采用光储充一体化、全液冷大功率新技术新模式应用打造的超充综合服务示范站。本站包含600KW超充车位4个,250KW快充车位19个。其中600KW充电效率理论上可实现一秒一公里。
该液冷超充示范站投入运营后将极大提升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体验,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发展。相较于传统充电站,超级充电站能有效解决充电时间过长带来的不便,缓解车主的里程焦虑。

县发改局副局长 郭胜新:今年我县成功争取了全国充换基础设施补短板试点县,将在三年内布局充电桩不少于541处。截至目前,已建成公共充电桩237个,包括农村充电站145处;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5座,76个桩;另有重卡换电站7座,16个桩。明年还要建设近200个充电桩。
我县持续优化充电网络,积极推进充电网络向乡镇快速延伸,让新能源汽车“出得了城、进得了村、回得了家”。

浠水农村充电桩项目施工方工作人员 李俊:今年国家电网和城投公司合计共建了145个充电桩。所有充电桩都是120KW ,都标配了膜结构的车棚防雨、灭火器、监控和照明,都可以充2台车。一台车一个小时就能充满电,非常方便。充电桩大多都建设在乡村的主干线或在乡村的村部附近。
通过对全县能源资源的专业化运营,推动传统能源转型升级,助推绿色高质量发展。风电项目的入驻,带动了特色旅游,有助于乡村振兴。储能项目的落地,解决了新能源消纳的难题,提高了电网的稳定性。目前,我县每年新能源发电量约12亿度,绿电产值达5亿元,相比传统火电厂,减少碳排放约100万吨。待规划的充电设施全部投运后,可解决新能源消纳电量约430万度,相较油车可减少碳排放量3300吨,惠及群众近3500人。

上海启源芯动力湖北市场总监 鲁阳:正常情况下,重卡充电是需要一个多小时。我们换电站可以为重卡提供及时的换电服务,5分钟就可以满电出发。
目前市面上的重卡新能源分两种,一个是充电车型,一个是换电车型。我县目前实施推进的是充换一体的新能源重卡充换电站。项目总投资15.4亿元,在浠水布设新能源重卡充换电站10个,单站设计满足50台新能源重卡充换电需求。

上海启源芯动力湖北市场总监 鲁阳:在换电车型的模式下可以做车电分离,降低客户初期采购成本。整体算下来,车辆采购、运营,一年可以节约10万块钱。
成功申报了全国充换电基础设施补短板三年行动试点县,争取了3960万元试点资金,为我县“风光储充一体化”改革提供资金保障。编制了实施方案,探索开展充电新技术应用,下一步拟打造农村智能充电站、客运站充电站、液冷超充站、光储充电站、重卡换电站等示范场景。

县发改局副局长 郭胜新:当前,我们正在编制《浠水县新能源示范县规划》和《浠水县新型电力系统规划》。下一步,我们将加强配电网改造,优化充电基础设施的选址,加强光储充、液冷超充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力争充电设施覆盖“两区”“三中心”、公共停车场、旅游景区,着力缓解城乡汽车充电难的问题,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助推绿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