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不如开学有你
——谈“志气、骨气、底气”
2025年春第一次国旗下的讲话
学校校长:陈欣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经过一个平安、充实的寒假,今天,我们又重逢在理工中专的操场,举行新学期第一次升旗仪式;正所谓“万里春风争日月,一庭花蕊显精神”。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向辛勤耕耘的老师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祝愿大家工作顺利、桃李满天下;向朝气蓬勃的同学们送上最美好的祝福,希望大家在新的学期里学有所成、快乐成长!
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见证浠水理工中专快速成长、不断超越的一年,是令人难忘的一年。这一年,我校在教育教学、科技创新、文体活动等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多项省市县大奖。我们的师生学科竞赛团队在各级比赛中屡创佳绩,许多同学在省级各类赛事中脱颖而出。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技能大赛、作文比赛、红歌比赛、研学活动、元旦晚会、运动会等等都充分展现了同学们的聪慧才智与青春活力。这些令人瞩目的成绩的取得,凝聚着每一位师生的智慧与汗水,也展示了我们全体师生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正所谓“春风十里,不如开学有你”。
新学年,新目标,新跨越。记得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寄语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同学们,今天,在新的一年的第一次升旗仪式上,我想跟大家谈谈“三口气”——志气、骨气和底气。那么志气、骨气、底气,对于新时代的青少年,对于我们理工学子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第一,志气,是进取的决心和勇气。古人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论语》中有“匹夫不可夺志”的句子,意思是人的志向不能变,要坚守自己的志向,矢志不渝。
说到志气,我脑海中浮现出很多光辉灿烂的身影,北宋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呐喊,至今仍在华夏大地回响。还有荣获2024年“感动中国”榜样人物称号的大国工匠李万君。李万君毕业于长春客车厂职业高中,在职高时代,就立志脚踏实地的从事好“焊接行业”,争当“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毕业后他手握一把焊枪,坚守在生产一线35年,被誉为“高铁焊接大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成为了高铁战线的“杰出工匠”。正是这些李万君式的榜样人物,他们敢于立下志向,在平凡中坚守,在尽头处超越,精雕细刻,鬼斧神工,中国才得以变成今日强大、繁荣、有着无限可能的青春大国。
古语讲“见贤思齐”。正如学校进入老大门右边墙上的那些优秀校友一样,希望你们将来都能成长为各行各业的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为今后建设祖国的宏大伟业添砖加瓦。培养这样的你们,正是我们理工中专的首要办学目标;而成为这样的你们,正应该是青少年的你们努力的方向。
第二,骨气,是刚强不屈的气概和永远坚守的道义。骨气,是战国时期孟子口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性;骨气,是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骨气,更是那些年轻的生命吼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后慨然奔赴战场的雄姿英发。正是这“骨气”,才让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沧海桑田后,依然熠熠生辉于世界民族之林。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兴。从近代到当今,在波澜壮阔的民族复兴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五四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充分反映中国、民族、时代特质的“中国精神”,这些精神历经百余年的火炼,愈发显示出其真金本色。这些“中国精神”,归根结底是“爱国主义精神”。新时代的中国青少年要增强骨气,就是要继承并发扬这些“中国精神”。
同学们,增强骨气,做“中国精神”的传人,离我们看似很远,实则很近。小到《中学生守则》,大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告诉我们该如何为学为事为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跬步,致千里;聚小流,成江河。如果同学们能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做到遵守纪律、尊敬师长、礼貌待人、关爱他人、努力学习、追求上进,就是“骨气”很硬的体现。
第三,底气,来自个人努力后的自信和对中华民族坚定的文化自信。如今的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要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的确给了我们身为中国人自信的底气。这个寒假,我们见证了一项我们国家令人振奋的技术——DeepSeek的横空出世。它以其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信息交互方式,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推动了AI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减少了对外国芯片的依赖,提升了中国在全球AI技术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当我们为“嫦娥六号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试验成功”“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深度求索创新成果”“蛟龙入海”等而自豪时,更应看到:在生物医药、芯片研发等53个关键领域,我们仍有35项核心技术亟待突破。这张时代考卷正等待你们书写答案。就像华为用十年研发鸿蒙系统打破垄断,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成为“破壁者”,而非“躺平者”。《哪吒2》电影金句“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理不容,我便逆转这乾坤!因为我们年轻,不知天高地厚!”这些话就像一声声激昂的战鼓,敲打着我们的内心。的确,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
新学期里,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在课外,踊跃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和各类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微机课上,假期里,尝试借助类似DeepSeek的技术工具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要多读书,读好书。先把教科书读懂、读通,再尽量多读一些课外书。课外书的选择,我推荐同学们多看各学科的名著,倒不是迷信权威,而是因为这些名著经受了时间之河的大浪淘沙,会让大家少走弯路。你无法到达的地方,文字载你过去;你无法经历的人生,书籍带你相遇。读书可以使你拥有打破人生边界的底气,一个人越是想要精进,越需要书本的沉淀和文化的加持。
同学们,重回校园,虽然春寒料峭,但是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桃花红”的美好,依然能够在现世安稳、窗明几净的环境里接受老师们的谆谆教诲,享受同窗好友的深厚情谊。放眼世界,俄乌战争尚未结束,美国恃强凌弱等霸权行径危害深重……我们要承认,机遇和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依然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在宝贵的和平国家中,我们更应该长志气、硬骨气、蕴底气,在阳光下汲取成长的力量,坚定信念,勤奋学习;还要蕴蓄足够面对风雨的勇气,因为“门前流水尚能西”。只要我们敢拼敢闯敢作为,越是艰险越向前,以担当与实干的精神,就会共同迎来更加充满勃勃生机的春天。
同学们,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最后,愿你们眼里有星辰大海,心中有繁花似锦,人生处处是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