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前


今年64岁的刘旺明,脸上总带着军人的刚毅与爽朗。1979年,18岁的他穿上军装成为54军坦克团的一名战士,6年间获得6次连队嘉奖、1次团嘉奖,“担当” 二字自此成为他的人生底色。


退役军人 刘旺明:我高中毕业后,响应祖国号召积极投身军营,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部队国防化建设,锻造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虽然现在退役了,家乡需要群众需要,我就不会停下脚步。

危急时刻,军人担当愈发滚烫。2020年初疫情突袭,刘旺明成为首批值守村口防线的志愿者,在寒风中坚守数月。

散花镇李渡村党支部综治委员 戴军广:面对疫情突发的未知风险,他第一个报名,勇往直前,到疑似感染群众家里测试体温,做好疫情排查和物资配送工作,始终坚守在一线,筑牢防疫防火墙。
疫情的硝烟未散,洪水的考验接踵而至。同年夏季,江水猛涨,民洲堤告急。刘旺明闻“汛”而动,火速加入抢险队伍,在堤坝上与洪水鏖战四十余个昼夜。

退役军人 刘旺明:当时汛情非常紧急,我没有想其他的,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了,在江堤上坚守,以江堤为家,不分昼夜巡堤,装沙袋,堵管涌,确保江堤安稳。

危急时刻显担当,日常守护更暖心。刘旺明化身邻里和谐的 “调解员”,面对纠纷,他总是不请自来,凭借“情、理、法”三字诀悉心调解。多年来,经他化解的邻里矛盾达二十余起,为乡村织就了一张无形的平安网。

散花镇李渡村3组村民 李浪:刘旺民为人热心,是我们村的定心丸,尤其是邻里纠纷调解方面,他总能耐心细致做思想工作,化解当事人心中郁结,是邻里街坊口中的好大叔,现在大家都和和气气,矛盾纠纷都变少了。

守护平安,更要防患未然。刘旺明心里装着群众的安危,主动当起“安全宣传员”,村头路口、田间地头,总能看到他拿着宣传单讲解的身影。

散花镇李渡村村委会主任 刘超:刘旺民积极参加镇村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走街串巷向村民宣传防诈知识,参与基层环境卫生整治,夜间巡逻等工作,非常支持村里的各项工作,在抗疫抗洪中表现突出。
刘旺明这份刻在骨子里的责任感,也深深影响着家庭。

刘旺明妻子 郁国容:退役后,他将部队的优良作风带了回来。他也时常跟孩子讲述部队里的故事,受他的影响,孩子从小对军人有着特殊的崇敬之情,他本人也通过自身努力,于2010年考入军校,也为我们这个家庭继续延续军人的荣光。

从抗洪抢险的“逆行者”到社区平安的“守护者”,从防疫一线的“坚守者”到安全知识的“传播者”,刘旺明用38年的默默奉献,诠释了一名退役军人对初心的坚守和对责任的践行。

退役军人 刘旺明:军装可以脱下,但军人的初心和使命永远不会丢,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回到家乡,我都会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铮铮誓言,守护家乡群众的平安和笑脸。